“三二一,点火!”9月9日凌晨3点48分,由台州湾新区企业自主量产制造的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11星的方式在山东日照近海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民营星链吉利星座在轨卫星总数达到52颗。此次发射不仅标志着浙江民营企业在低轨卫星物联通信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也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民营航天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其自主研发、建设和运营的吉利星座,是我省首个由民营企业主导建设的低轨卫星星座,具备全球物联通信能力。
2022年6月,时空道宇公司首次以“一箭九星”方式发射属于自己的商业卫星,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建设卫星星座的先河。通过此前三次陆上发射和今年8月9日的首次海上发射,时空道宇已有4个轨道面41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随着此次一箭11星的成功发射,时空道宇目前在轨卫星总数已达52颗,全球通信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介绍,半个月后,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也将发射。
“这是我们首次在一个月内连续完成两次海上发射,此次任务顺利将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们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在现场又一次见证卫星入轨,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洋非常兴奋。
“此次任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11颗卫星,更在于把全球卫星物联网从蓝图加速变成为现实。半个月后,我们有望完成星座一期试验组网,实现64颗试验卫星在轨运行,这将是星座建设的一个全新里程碑。”
把“天上的卫星”转化为“地上的应用”,在星座建设的同时,时空道宇公司正在重点推进低轨卫星在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今年9月5日,时空道宇公司与南美洲领先的卫星通信企业Orbith在青岛上合航天产业园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吉利星座在阿根廷的政策准入、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展开合作,推动吉利星座在南美地区的规模化应用与服务落地。
据了解,依托吉利星座,目前时空道宇已与中东、东南亚、非洲及拉美等地区的20余个国家的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多地商用通信测试。测试数据显示,这些地区的通信成功率达到99.15%,网络可用性超过99.97%,卫星终端具备超强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为全球用户提供可靠服务。
经过这些国家地区的应用场景测试,吉利星座正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星座的卫星物联通信技术,当地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人区也能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并为自动驾驶提供辅助支持;当地低空经济领域的无人机与飞行器能够保持全天候、高可靠通信;当地工程机械可通过卫星网络实现精准调度与远程管理;另外,当地海洋渔业船舶则通过卫星网络提升了渔船救援能力,实现“永不失联”的卫星物联通信。
“吉利星座的建设目标是要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发挥卫星物联通信服务的价值。等到星座建成,我们将拥有一张覆盖全球的实时卫星物联通信网络,它在通信领域,会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洋看好吉利星座的未来发展前景。“吉利星座建成后,不仅服务出行,更将赋能能源、交通、农业、海洋等多个产业,让‘全球实时互联’带进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吉利星座所有卫星均由位于台州湾新区的卫星超级工厂制造出厂,这是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与汽车制造能力的量产工厂。它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实现了卫星量产AIT(总装、集成、测试)的颠覆性创新,采用流水线并行生产的方式,把卫星的设计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幅压缩。目前卫星制造成本下降约45%,生产周期压缩至28天以内,工厂卫星年生产能力可达500颗,有效突破了传统卫星制造“慢、贵、少”的瓶颈,为未来大规模星座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台州湾新区卫星超级工厂已成功交付包含吉利星座卫星、浙江省首颗海洋卫星等超55颗卫星,所有卫星均已成功发射并在轨可靠运行。到今年底,工厂累计出厂卫星将超过80颗。
从卫星量产出厂快速发射部署,到星座全球布局和服务的稳步推进,三年来,中国民营星链吉利星座的持续发射、组网与应用落地,彰显了我国民营航天力量在全球低轨卫星通信领域的不断突破,为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模式。
“我们作为民营企业,通过自主建设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商业应用落地,增加了产业链韧性和技术自研能力,也为中国商业航天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王洋觉得民营企业在自主建设卫星物联网星座、助力航天强国建设方面应该有更强的担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团队除了建设吉利星座之外,也在跟研国家重点卫星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在商业航天、星座建设及运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民营企业力量。”